钓鱼岛事件与中日关系

 钓鱼岛事件与中日关系

朱建荣: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  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现在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可以判断此次事件从表面上来看是一次多重原因交集在一起引发的偶然事件。然而透过双方国力、心态急剧发生变化,但又未能形成新格局这一大背景来观察中日关系,则会发现,中日之间冲突的爆发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新世纪以来,中日双方的国力、心态在发生急剧变化,但各自尤其是日方没有对此做好心理调整,国与国之间又未能建起预警、危机管理机制。日本也是所有周边国家中心态最复杂、最不愿意直视近 20 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这一事实的国家。最为突出的表现为日本从不在意中国,逐渐转变为在意中国的反应并且对中方的批评接受能力降低。

在日本国内泡沫经济崩溃、政治一团乱麻又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加之社会精英对于国际关系变化特有的敏感,日本国内产生了对中国迅猛上升势头的焦虑和警惕,经常习惯性的将责任推在中方身上,借此宣泄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的无奈和愤懑。中日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过程中 , 总会有一次感情上的公开冲突和大爆发,或早或晚都会发生。只不过这次争端是在双方没有预期、没有心理准备的时间和地点爆发出来,因而引起的震动更大一些而已。

首先,最高领导层从整体出发注重维护周边稳定,但这种战略远见未必为全国上下所理解,民间的反日情绪仍然存在。同时,日方精英层的失落感并没有因中国对日方针而解消,相反随著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烦躁。所以中国最上层的努力只起了推迟爆发的作用而不可能阻止冲突的发生,一旦未能及时遏制住各自内心感情的敏感事态时,两国正面冲突就难以避免了。

其次,两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对于对方的认知和心态都有变化但又在转变过程中,使得误判性的冲突反而容易发生。日本还不能接受失去亚洲领袖的地位,加上国内一塌糊涂的政治状况更使之容易把内心愤 懣发泄朝外。中国民间的对日警惕怀疑之心还没有得到真正缓和,老一代的内心仇日也没有改变,中国式的重视战略型的思维又容易疑虑日本对华一举一动有“深谋远虑”,“亡我之心不死”。

第三,中日争端出现在了最容易引发民族主义情绪的领土争端上。但中国仅凭以往对日政策经验而没有及时制定出应对方案,日本民主党政权方面则没有认识到这领土争端一旦挑起将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而反应迟钝。

中国方面有不少教益要吸取,最关键的是要将中日关系放在我国优先发展综合国力、和平崛起的大框架里来考虑;对日策略方针要有理、有节,尤其是我国的主张要重视按照现代国际法和国际观念,使得第三国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理解和接受;日本毕竟今后仍然是中国的重要邻国,钓鱼岛争端的对策也要考虑中日关系大局和东亚全局,注意周边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