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环境为何趋于严峻

中国的国际环境为何趋于严峻

王缉思: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为什么会出现有利的“全球力量对比”和“恶化中的国际环境”之间在感觉上的反差呢?为什么中国的力量日益上升,却不能带来中国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呢?我们认为,问题可能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经济,同时也损害了新兴大国。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确实出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就中国而言,西方国家的市场萎缩和金融机构信誉下降,加大了出口和投资方面的困难,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由此来看,经济上的“西降”和“东升”并非一种因果关系,综合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不乐观。

   其次,以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分和相互关系为落脚点的分析框架,缺陷在于容易忽视一些国家之下、国家之外的全球趋势。在中国坚持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同时,个人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观念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深入人心,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挑战。

   第三,金砖国家的力量上升无疑对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造成了冲击,它们在重大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上进行的协调,也部分缓解了中国面临的西方压力。但是,其他金砖国家和绝大多数新兴国家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同中国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有些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当中国同周边国家发生领土主权争端时,当中国同美国就对台军售、涉藏涉疆或人权、宗教、人民币汇率等问题矛盾突出时,难以得到这些国家的明确支持,其中有的国家甚至就是某些纷争的当事国。因此,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群体崛起”对提升中国世界地位、改变中国外部形象与政治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四,随着中国实力地位的提升,其所面临的“安全困境”也更加严重。这里所说的“安全困境”,主要是指中国为自身安全而增强国防实力的过程中,周边国家和美国不仅怀疑中国和平发展的意图,而且在加强对中国的防范措施,同时相互协调对华战略,进而对中国构成更大的安全压力。中国的“安全困境”在近期内难以解脱,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的真正实力、政策手段和谋略策划,将继续滞后于国内公众的期待。

   最后,中国在外部世界表现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国内某些消极因素所抵消。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战略和外交姿态被国内公众视为过于“软弱”。其实,客观来看,中国对外政策比过去更加积极进取,也更加强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以至于被相当多的国际舆论视为“强硬”。然而中国在外部世界的形象却仍然差强人意,并未因海外影响的拓展而明显改善。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国内各种消极现象和不稳定因素的牵制,承受损失的是中国的声誉和利益。加强中国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立更加完善的问责制,惩治腐败,提高公民文化素质,都是妥善处理对外关系的基础条件,但这些任务却不可能像推动经济增长那样立竿见影。